2023年已接近尾聲,今年是十四五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,是變局之年、是震蕩之年、也是復蘇之年。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日益加深,醫改進入深水區,人民群眾的醫療衛生需求發生變化,醫藥行業面臨著更多的機遇與挑戰。對醫療行業而言,更加專注于疾病的治療與人民群眾的健康保持;對于工業來說,行業趨勢所致的加速重塑創新升級;對于市場,渠道分化更加明顯,品種競爭也更加激烈,在變革中尋求一種平衡。本文整理了九個關鍵詞,時光倒流,讓我們回顧總結這些“2023年的大事件”。
01長新冠
隨著2022年底疫情的逐步放開,相信大家都經歷了“首陽”。隨著病毒的不斷變異,在今年很多人又迎來了“二陽”’甚至是“三陽”。癥狀消失后,一些人出現了頭暈、咳嗽、脫發、乏力等癥狀,這就是大家常說的“長新冠”,這些癥狀可能會持續2、3個月甚至更久。隨著“健康中國2030”的實施,人民的健康素養及健康意識均有著很強的提升,在應對“長新冠”癥狀時可以做到早預防、早診療、早康復。“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”深入人心。
02生育困境
根據《2022 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》顯示,2022年生人口數量為956 萬人,其中二孩占比為38.9%,三孩及以上占比為15.0%。出生率連續七年加速下滑,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達到負數。
由于近年來養育成本的不斷攀升,高昂的房價及高強度的工作、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影響,使得越來越多處于黃金“育齡”期的年輕人選擇推遲生育或者不再生育。人口的減少對于一個國家的發展具有極高的消極影響,政府也意識到這個嚴峻的問題,部分地方對于生育二胎、三胎家庭予以補助,開放育兒假等。同時,對于“想生”的夫婦提供免費的檢查,北京、廣西兩地更是率先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,生育成本大幅降低,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不孕不育患者的費用問題,預計未來更多的省份也會相應出臺輔助生殖相關政策。想要從根本上解決“生育困境”,政府需要更加貼合實際情況,關注并解決年輕人關注的問題,加強社會保障制度,支持年輕人生育,為未來的繁榮發展奠定基礎。
03醫療反腐
從今年下半年開始,十部委開展為期一年的全國醫藥領域反腐問題集中治理,針對生產、供應、銷售、使用、報銷等重點環節開展覆蓋全領域、全鏈條的系統治理工作。醫藥領域是腐敗高發區,社會關注度高,與民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,是民眾長期詬病的痛點。通過醫藥領域的反腐,來推動醫療體制的改革,從而助推健康中國建設。
04ADC
隨著“神藥”DS-8201(德曲妥珠單抗)在國內的正式獲批,ADC在2023年的討論度一直居高不下,整個賽道熱度不斷升溫,海內外藥企都在跑步入局。目前全球共有15款ADC獲批,其中中國有7個,全球在研ADC藥物有400多款。新玩家的不斷入場,整個ADC賽道變得非常內卷。
雖然目前ADC藥物的市場表現不如預期,據統計,2022年全球ADC市場規模為79億美元而同期,“藥王”的銷量已經達200億美元以上,ADC賽道繼續交出令人滿意的商業化成績單。ADC的潛力是巨大的,據沙利文預測,2030年ADC規模預計達到647億美元,2022-2030年復合增長率為30%,在整體生物制劑中的市場份額也會超過8%。中國的ADC起步較晚,目前僅有榮昌生物一款國產ADC獲批,恒瑞、再鼎、樂普生物的多款ADC已進入三期臨床,期待下一款國產ADC的批準。
05最強減肥藥
2023年受關注的GLP-1熱點莫過于FDA批準了禮來替爾泊肽的減重適應癥。前有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,后有替爾泊肽,GLP-1在糖尿病管理及減重市場可以說是“坐穩了”。根據中康開思系統顯示,國內僅零售渠道減重產品市場份額已超過10億元。縱觀國內針對減重適應癥的藥物,今年7月華東醫藥的利拉魯肽注射液和仁會生物的貝那魯肽,其中利拉魯肽正在積極布局減肥適應癥的銷售渠道,院外市場是其主要銷售渠道,包括線上平臺及線下藥店、醫美機構;貝那魯肽是全球首款也是唯一一款完全人源的GLP-1受體激動劑,在安全性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,更適合國人的腸胃。其他諸如石藥、信達等也在積極進行著相應減重品種的研發。
06極端天氣
世界氣象組織日前宣布,2023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。2023年的夏天極度炎熱,多地氣溫連續“爆表”,5月底,上海創下150年以來當地的最高溫紀錄,京津冀地區有史以來大于35度的高溫超過30個,在這種“烘烤模式”下,各種清熱解暑類的藥物迎來了銷售旺季。據中康開思數據顯示,這類藥物具有非常強的季節周期性,23年暢銷的品種為板藍根、金銀花、牛黃解毒三個品種。目前主要產品的分布已基本成型,未來在季節的競爭力找尋差異化競爭的突破口成為破局之道。
07藥店報銷
“藥店報銷”其實是比較口語化的表達,實際上只是零售藥店納入統籌,在藥店憑據處方購醫保目錄內藥物,可享受相應的醫保待遇。這一概念并不新鮮,早在2021年隨著國家頒布《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》,各地區紛紛響應頒布細則,截至2023年底,全國大部分地區已經完善統籌機制。據醫保局通報,截至8月,國內已有14.14萬家零售藥店納入統籌。中康產業研究院統計,全國31個省份中,已經公開統籌名單的省份有26個,涉及城市數量201個,占比84%。
處方外流在2023年仍然是制約發展的阻礙,處方外流的關鍵在于醫院的動力及患者的意愿及習慣。希望2024年隨著接入國家醫保系統,電子處方流轉系統的上線應用,零售藥店可以“吃透紅利”,真的做到“醫院診病,藥店購藥”,在提高醫療效率和質量的同時,極大地給與患者便捷,保障人民健康。
08中藥材瘋漲
近3年來,中藥材價格持續上漲,已經突破周期性規律。如常見的滋補藥材當歸,在主產區甘肅省岷縣,年漲幅超過300%。價格連續暴漲和資源壟斷,中藥材已成為整個中醫藥產業的命門。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各產業鏈利益分配格局不合理,工業終端環節遠遠高于上游的原料種植養殖環節,長期對于源頭的不重視和供應鏈缺乏保障性,導致上游得不到反哺,價格暴漲,客觀上造成中藥材生產端保障能力極為薄弱。因此加強產業鏈上下游的交流與協作即將成為2024年的主要方向。
今年多地出現”開不起“方子的現象,中藥材行業價格具有周期波動性,但價格持續上漲會削弱企業本身的成本控制能力;對于中藥飲片企業來說,成本上漲傳導至終端的速度快于中成藥,而這些價格的壓力最終“買單”的人是處于終端的消費者。
09支原體
2023年尾聲,“肺炎支原體”詞條沖上熱搜榜單,支原體來勢洶洶,各地兒童醫院“一號難求”。據一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,2019年及其之前,支原體呈現明顯的夏秋季高的特征,而新冠的出現,導致自2020年以來,肺炎支原體無明顯的季節分布特征。中康瓴速數據顯示,線下藥店零售渠道,阿奇霉素干混懸劑處于熱銷狀態,每日店均訂單量也在不斷走高,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1%以上。面對肺炎支原體的威脅,各地政府和醫療機構迅速采取措施,加強了兒童醫院的建設和資源投入,確保患兒的及時治療。
2023年,醫藥行業經歷了變革和發展。希望在即將到來的2024年可以邁向更加智能、協同和共贏的方向。在這個充滿希望和挑戰的醫藥行業中,讓我們攜手并進,共同努力,讓健康成為每個公民的權利和福祉。